查看原文
其他

在陶行知先生墓前

苗双双 明师慧 2021-10-26


向着太阳的方向转角,我终于看到了陶行知先生的茔墓。映入眼帘的,是近5米高的牌坊和百米外的墓碑,上面镌刻着整齐的碑铭。傍晚的劳山有些雾气,朦朦胧胧得看不真切。我就伫立在墓脚下的石阶前,望着远处的墓碑无言。世间的外物仿佛隐去了,我像置身于一处幻境中,恍若隔世!

这,就是被誉为“万世师表,民主之魂”的陶行知先生长眠的地方了!我曾多次向往此刻,而如今,站立在这片土地上,和先生如此之近的距离却让我心生怯意,迟迟不敢向前。我有一种预感,这一百多米,在我生命中将有不凡的意义。

我开始拾阶而上,心中澎湃万千。这片土地也曾是先生所站立过的地方。倦鸟归山林,游子回故乡,先生1927年回到这里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,变老山为“劳山”,倡“在劳力上劳心”;化小庄为“晓庄”,喻“朝气蓬勃,充满希望”。这里成为一位布衣学子展开他纯净教育理想的新起点!我仿佛就看见他在学校奠基典礼上讲话的豪情,看见青青的田亩,和煦的晚风下,先生带领着孩子们在田间劳作的怡然。“老山老,小庄晓,新时代,推动了。”

时间就像是太阳下陶行知的影子,他大步流星,时间也脚步匆匆。我也不觉间走过了阶梯,站立在了高高的牌坊前,仿佛来到了他的39岁,1930年。那一年,晓庄被迫关闭了。即使如此,他也说“千教万教,教人求真;千学万学,学做真人!”这句遗教为郭沫若所题,后刻于枋柱之上,道明着教育的最本质属性。我抬起头,望见刻有陶行知书的朱字“爱满天下”的横额,像仰望着先生的伟大人格。在这种大爱之下,我再一次自惭形秽,惊觉自己的渺小。

还要走下去。距离先生的墓碑已近50米远,前行的路变得平坦,是一片供人凭吊的留白。几十步之后,我终于站在了先生的墓碑前。碑高近2米,上刻有沈钧儒题字“陶行知先生之墓”,下署“中国五十三人民团体公葬”,我又来到了先生的56岁,1946年。那一年,在生命的尽头,面临着国民党暗中的冷枪威胁,他仍为民主事业振臂疾呼,在上海溘然长逝。而现在,时空变幻间,我竟就在他的面前了。

站在陶行知墓前,我看到,28只白色的菊花安然置于碑前,墓后的络石花在夕阳的照耀下泛出金色的光芒。目光延至别处,株株翠竹与针叶松傲然挺立,将此地组成了一处静谧的林园,一只蚂蚁缓缓爬行,一切安静得刚刚好。先生在这里静息,许是一个好的归处。

我听闻,山脚下的金陵科技学院的铃声如约响起,下了课的同学们三言两语地讨论嬉笑。劳山脚下的这片土地曾走出了无数位教人求真、学做真人的乡村教师,唱着锄头舞歌,走入最广大的民众中去,为中国的旧教育换上新颜,如今,在这片钟灵毓秀之地,还将生长出更多的人才。

我想见,在南京的初春,乍暖还寒时候,先生一行脱下平日穿的长衫大袍,换上粗布短装,足登草鞋,盯着凉风,踩着薄冰,走进了乡野,走向了热气腾腾的生活。他的武训的行径与大禹的精神,永不止息。陶行知在瞻仰马克思墓时,作了一首小诗,“光明照万世,宏论醒天下。二四七四八,小坟墓伟大。”他与马克思志同道合。马克思曾说,“青春的光辉,理想的钥匙,生命的意义,乃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,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中:奋斗!只有奋斗,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;只有奋斗,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。”他的一生就是奋斗的一生。他的生理生命已经逝去,然而,社会生命,精神生命仍常存于世间,活在我们的身上。他自身,已经活成了一部教育学。而这盛世,现如你所愿吗?

此地已成为多代人的共同记忆,像是一方舞台,你方唱罢,我又登场。在先生的墓前,多少人来了又去,或带着遗恨,或带着崇敬,而我更多的,是惭愧。关于生命与死亡,我喜欢墨西哥亡灵节传递的一个信仰:“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,遗忘才是。”我想,我会永远铭记住陶行知先生,我与他的生命已经有了关联。

“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”我拿出一株小小的菊花,献给先生。缕缕的花瓣如丝丝的思念汇集在先生的墓前。这是我第一次探访名人之墓,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,有些局促不安。我又想起了包中的一杯清水,便一同洒与地上。我站立在墓前,整齐衣袂,梳理发丝,掸了掸脚上的灰尘,恭敬地鞠了三个躬。一为崇敬,二寄哀思,三表决心。

来到这里,我回顾了陶先生的一生,我也像多活了一世。记得他说“人,生为一大事来,做一大事去。”我不禁想到,我一生的大事是什么呢?

西山的夕阳已经隐去了,我的心里却充满了一片光明,因为陶先生所葬的地方,就是天亮的地方。我也该走了,去思考与践行属于我的那一大事去了。

作者简介:

苗双双,女,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。



审校:闫德明   

美编:国典教育


- END -

热文推荐

生活即教育,精心育幼苗

明师伴你做课题-06:如何进行核心概念界定?

历练•修炼•凝练 ——炼就教学风格的“英雄之旅”

图式阅读,书香童年——我的教学风格

民族的风骨与传承 ——读《先生》有感

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场斗争

“明师慧”的“超链接读书卡”(四)

最是文化能育人——普宁市兴文中学“文化办学”记




版权说明:

图片来自   网络

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;

请遵守《著作权法》,严禁复制粘贴用作它途。

如需转载,请联系后台授权。

点击“在看”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


左下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